瀏覽人次:
14524
本院簡介
中大百年校史起於南高(1915),係承晚清三江、兩江而來,性屬師範教育,旨在培育師資,初設兩部(國文史地部、數學理化部),後合為文理科,有國文、歷史、外文、哲學、地學等系。南高之後為東南大學,已是綜合性質,文理、工、商、農、教育五科,學制粗備。但仍稱「科」,且文理未分,正式以「院」為名是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時期,九院中有「文學」、「哲學」二院,惟後者僅一「哲學系」,其後之國立中央大學改為八院,「文學院」含文(中、外文)、史、哲諸系。遷臺後,在校友多方奔走之下,1962年中大在臺復校於苗栗二平山,校名為「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1968年,遷桃園中壢近郊,校名改為「中央大學理學院」,中國文學系、外國語文學系隨後成立(1969、1970),暫隸理學院;1979年七月,文學院成立,接著學校奉准恢復「國立中央大學」校名,有文、理、工三院;1981年,法國語文學系成立,外國語文學系易名英美語文學系,文學院至此而中、英、法三系齊備。
1987年,中文研究所成立,先設碩士班,博士班則於1994年成立;同年,英美語文學系碩士班成立,法國語文學系也在六年之後成立碩士班。此期間也陸續成立幾個獨立研究所,包括哲學(1988)、歷史(1993)、藝術學(1993)、學習與教學研究所(2002),其中,哲學研究所和學習與教學研究所並分別於2000、2007年成立博士班。跨世紀之初,由清大、交大、中大和陽明四校組成的臺灣聯合大學系統設立文化研究跨校學分學程,英美語文學系加入;2012年,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文化研究國際中心成立於交大,設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於本院設有辦公室,由性/別研究團隊負責。此外,本校為培育師資,於1995年設教育學程中心,2004年易名師資培育中心,2015年改隸文學院;隨後,整合哲學、歷史、藝術及視覺領域等專業的文學院學士班,亦於2020年成立。
為因應回流教育的社會需求,哲學、歷史、中文曾設碩士在職專班,前二班至今仍在經營;中文系曾有戲曲研究所,後改為戲曲碩士班,今則融入中文系碩士班。而為擴大對全校服務,文學院除承擔大一國文,哲學所有哲學思考第二專長,藝術所有藝術史實務第二專長,提供跨系、跨院的人文教育之所需。
本院成立迄今四十五年,歷經楊景邁、田維新、胡自逢、馮滬祥、蔡信發、朱建民、賴澤涵、熊秉真、李瑞騰、衛友賢、楊祖漢、林文淇、楊自平諸位院長的擘畫與推動,穩健發展,遠近馳名。現有三系四所一學士班,並設六個院級研究中心:儒學研究、明清研究、桃園學研究、台灣電影研究、視覺文化研究及人本AI研究;各系所則以專題研究室凝聚教師,學術積累深厚,特色領域鮮明,具體表現於《人文學報》、《應用倫理評論》、《藝術學研究》、《當代儒學研究》、《史匯》、《中大戲曲學刊》等學術期刊上面。
本院坐落於校門入口行政大樓右側,東北二面為環校公路,院區花木扶疏,凡三館舍,古樸典雅,除供行政、教學、研究之用,一館有國際會議廳、文學院學士班電影院,一、二館之間有人文講堂,二館有崑曲博物館、多功能戲劇教室(Idea Stage),三館另有校屬空間,其中黑盒子為一現代化劇場、107電影空間設備新穎,堪稱本校人文地標。
人文知識的發展,為適應新的時代需求,在學科內部的深化與外部應用之間必須不斷調適,本院不敢閉門造車,將跨領域尋找體用結合的適切之路。
*本文由李瑞騰前院長於108年5月初稿,113年10月增修部份內容。
大事紀
- 1969年 中國文學系成立,暫隸理學院
- 1970年 外國語文學系成立,暫隸理學院
- 1979年 文學院成立,中國文學系及外國語文學系改隸文學院
- 1981年 法國語文學系成立,外國語文學系更名為英美語文學系
- 1987年 中國文學系碩士班成立
- 1988年 哲學研究所碩士班成立
- 1993年 歷史研究所碩士班及藝術學研究所碩士班成立
- 1994年 英美語文學系碩士班及中國文學系博士班成立
- 1999年 哲學研究所博士班成立
- 2000年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成立
- 2002年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成立
- 2007年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班成立
- 2013年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成立
- 2015年 師資培育中心由總教學中心改隸文學院
- 2020年 文學院學士班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