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人次:
12578
本院简介
中大百年校史起于南高(1915),系承晚清三江、两江而来,性属师范教育,旨在培育师资,初设两部(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后合为文理科,有国文、历史、外文、哲学、地学等系。南高之后为东南大学,已是综合性质,文理、工、商、农、教育五科,学制粗备。但仍称「科」,且文理未分,正式以「院」为名是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时期,九院中有「文学」、「哲学」二院,惟后者仅一「哲学系」,其后之国立中央大学改为八院,「文学院」含文(中、外文)、史、哲诸系。迁台后,在校友多方奔走之下,一九六二年中大在台复校于苗栗二平山,校名为「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一九六八年,迁桃园中坜近郊,校名改为「中央大学理学院」,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随后成立(1969、1970),暂隶理学院;一九七九年七月,文学院成立,接着学校奉准恢复「国立中央大学」校名,有文、理、工三院;一九八一年,法国语文学系成立,外国语文学系易名英美语文学系,文学院至此而中、英、法三系齐备。
一九八七年,中文研究所成立,先设硕士班,博士班则于一九九四年成立;同年,英美语文学系硕士班成立,法国语文学系也在六年之后成立硕士班。此期间也陆续成立几个独立研究所,包括哲学(1988)、历史(1993)、艺术学(1993)、学习与教学研究所(2002),其中,哲学研究所和学习与教学研究所并分别于二○○○、二○○七年成立博士班。跨世纪之初,由清大、交大、中大和阳明四校组成的台湾联合大学系统设立文化研究跨校学分学程,英美语文学系加入;二○一二年,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文化研究国际中心成立于交大,设亚际文化研究国际硕士学位学程,于本院设有办公室,由性/别研究团队负责。此外,本校为培育师资,于1995年设教育学程中心,2004年易名师资培育中心,2015年改隶文学院;随后,整合哲学、历史、艺术及视觉领域等专业的文学院学士班,亦于二○二○年成立。
为因应回流教育的社会需求,哲学、历史、中文曾设硕士在职专班,前二班至今仍在经营;中文系曾有戏曲研究所,后改为戏曲硕士班,今则融入中文系硕士班。而为扩大对全校服务,文学院除承担大一国文、大二历史教育,历史所办理世界文明史学分学程,哲学所有哲学思考第二专长,艺术所艺术史实务第二专长,提供跨系、跨院的人文教育之所需。
本院成立迄今四十馀年,历经杨景迈、田维新、胡自逢、冯沪祥、蔡信发、朱建民、赖泽涵、熊秉真、李瑞腾、卫友贤、杨祖汉、林文淇诸位院长的擘画与推动,稳健发展,远近驰名。现有三系四所一学士班,并设五个院级研究中心:儒学研究、明清研究、桃园学研究、台湾电影研究及视觉文化研究;各系所则以专题研究室凝聚教师,学术积累深厚,特色领域鲜明,具体表现于《人文学报》(110年起停刊)、《应用伦理评论》、《艺术学研究》、《当代儒学研究》、《史汇》、《中大戏曲学刊》等学术期刊上面。
本院坐落于校门入口行政大楼右侧,东北二面为环校公路,院区花木扶疏,凡三馆舍,古朴典雅,除供行政、教学、研究之用,一馆有国际会议厅、文学院学士班电影院,一、二馆之间有人文讲堂,二馆有崑曲博物馆、戏剧教室(Idea Stage),三馆另有校属空间,其中黑盒子为一现代化剧场、107电影院设备新颖,堪称本校人文地标。
人文知识的发展,为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在学科内部的深化与外部应用之间必须不断调适,本院不敢闭门造车,将跨领域寻找体用结合的适切之路。
*本文由李瑞腾前院长于108年5月初稿,111年1月增修部份内容。
大事纪
- 1969年 中国文学系成立,暂隶理学院
- 1970年 外国语文学系成立,暂隶理学院
- 1979年 文学院成立,中国文学系及外国语文学系改隶文学院
- 1981年 法国语文学系成立,外国语文学系更名为英美语文学系
- 1987年 中国文学系硕士班成立
- 1988年 哲学研究所硕士班成立
- 1993年 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及艺术学研究所硕士班成立
- 1994年 英美语文学系硕士班及中国文学系博士班成立
- 1999年 哲学研究所博士班成立
- 2000年 法国语文学系硕士班成立
- 2002年 学习与教学研究所硕士班成立
- 2007年 学习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班成立
- 2013年 亚际文化研究国际硕士学位学程成立
- 2015年 师资培育中心由总教学中心改隶文学院
- 2020年 文学院学士班成立